人之生死是自然规律,“福寿康宁固人令所欲,死亡、疾病亦人所不能无”。*民间习俗认为凡50岁以上者因老、病而亡为寿终正寝。这种正常死亡的老人称“老喜丧”,其丧事多被当作喜事来办只是*调为白。对于正常死亡,家人已有准备,寿材寿衣早就预备好了。弥留之际,亲属要为死者沐浴、穿衣。
亲属给死者沐浴,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深深的孝敬之情,另一方面也有和“寿衣”一样的象征意义。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也不是我们普通所用的水,一般情况下这些水需要用*钱,如烧香、化纸等纸钱买来,俗称为“买水”。这种钱只有在*间才有价值,只能由灵魂享用,买水就是把“阳水”变成“*水”的一个转换仪式。“买水”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“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,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”外,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,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,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间,被祖先所收容。
在死者弥留时刻亲属还必须为其穿上寿衣,之所以在这时给他穿衣,有如下两种说法:其一为如果不穿新衣就是让死者“光着身子走了”,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;其二为出于现实的考虑人死了其身体就会开始僵硬,这时穿衣当然会有很不便之处。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,贴身穿白*的衬衣衬裤,再穿黑*的棉衣棉裤,最外面套上一件黑*的长袍。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,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,这样做是表示“带子”,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。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*帽,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,用来驱除煞气,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。如果死者是男*的话,脚上要穿黑*的布鞋;而如果是女*的话要穿蓝*的布鞋。寿衣一定要是传统的式样,哪怕改朝换代、时过境迁,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,等到临死的那一天,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。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,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,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,就不让他认祖归宗。
在传统殡葬中,人之临终前还有另一个习俗--“挺丧”,也就是在病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前,亲属们一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,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。可见,挺丧其实就是挪地方,其在古代称作“易箦”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曾子病危,儿子及弟子都守侍在跟前,童子见曾子铺着别人送给他的与其级别不符的箦(也就古代的一种竹席),提出看法,于是曾子命儿子起易箦,席刚换好,曾子就咽气了。后来人们又把死称作“易箦”。人临死前挪地方或称换床,是怕死者留恋初终的地方,*魂附于某处或某种器物上不走不散,以致滋扰家宅。由于我国各地习俗有所不同“换床”或是“挺丧”的礼节也因地域和民族原因而各有不同。
上一条:新农村岂能有这样的丧葬陋习
下一条:人走之后为什么烧钱纸及烧纸钱由来